雨水节气,祛湿关键期,做好“四个一”,排净湿毒,少生病!
雨水节气了,此时,气温回暖,下雨增多。
此时,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防湿邪。
中医认为,湿邪对人体杀伤力强,很多人春天生病的根源就是湿滞。
雨水节气,祛湿关键期, 出现4个表现,抓紧祛湿
表现1,皮肤瘙痒,易过敏
体内湿气过多,津液在内无法正常运转,会有种往出“冒”的感觉。
经常皮肤瘙痒、易过敏,头脸油腻、长痘,应注意自己是不是湿气重了。
如果不抓紧调理,还可能出现湿疹,严重影响皮肤健康。
表现2,舌头厚腻、舌体胖大
“舌为心之苗,又为脾之外候”,一旦体内湿气重,舌头也会出现异样。
如果,舌苔白厚,看起来滑腻,并伴随有舌体胖大、舌头边缘有明显齿痕等,则说明体内有湿气。
表现3,大便黏腻,小便浑浊
湿气重的人,排泄系统也会出现异常。
如果,大便成形,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,很难冲干净厕所。体内有湿的情况下,大便的颜色发青,溏软不成形,总有排不净的感觉,影响排泄。
此外,还会出现小便混浊等情况。
湿气重,对女性危害是很重的,它不仅会让女人痛经,还可能让妇科病反复纠缠。
女性湿气过重,易导致带下病,导致盆腔炎等妇科炎症、卵巢早衰、妇科肿瘤等疾病。
做好“四个一”,排净湿毒,少生病!
第一个:一杯祛湿茶
用健脾利湿的食材,做成茶,每天喝,是简单有效的祛湿方法之一。
自己动手做,蒲公英五方草茶,每天喝一杯,帮助你排湿毒。
准备:小茶包,玉米须、薏仁、赤小豆、五方草、蒲公英、芡实、山楂、淡竹叶
制作:
1、玉米须,摘选干净,烘干,碾碎;
2、蒲公英、五方草,分别洗净,切段,烘干;
3、赤小豆、薏仁、芡实,炒熟;
4、淡竹叶,山楂,烘干;
5、将这几种,捏碎后,装入茶包中;
6、每次取一包,热水冲泡代茶饮。
玉米须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用其泡水喝,具有利水、消肿、泄热之功效,可促进体内多余水分代谢,减少头发皮肤出油等。
薏仁,是祛湿中常用到的材料,具有利湿健脾、祛风胜湿的功效。与赤小豆搭配后,祛湿效果更突出。
五方草,归肝、大肠经,据有清热解毒、利水祛湿的功效,且马齿苋含有很多营养成分,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。
蒲公英,是清热解毒、利尿利湿的佳品,可改善湿热所致恶心、舌苔发黄等症,此外,还有利尿散结之效,可利水消肿,有益健康。
芡实,淡竹叶, 以渗湿泄热见长。山楂,归脾经,有很好的消食健胃的功效,可改善胃脘胀满、不思饮食等病症。
第二个:一碗健脾粥
脾主运化,一旦脾虚,则会影响运化体内水谷,导致湿滞留在体内。
而一旦,体内湿气重,又会加重脾虚,形成恶性循环。
因此,在祛湿的同时,一定要注意健脾,双管齐下,祛湿才会更彻底。
自己动手做,薏仁党参粥,可祛湿健脾,补气补血。
准备:薏仁30克,党参15克,粳米200克,冰糖适量
制作:
1、薏仁洗净,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;
2、党参切成薄片,粳米淘洗干净。
3、三者放入锅中加水,大火煮沸,撇去浮沫,转小火慢熬30-40分钟。
4、放冰糖调味即可。
第三个:一组祛湿穴
阴陵泉穴+委中穴
阴陵泉,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,能健脾益气,促进脾运化水湿,解决体内有“湿”或者水肿的问题。
用手指指腹,用力点按,再开始揉按,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宜。
按揉委中穴,有助于疏通膀胱经,可以有效的帮助身体进行祛湿。
把手掌搓热,来回搓擦两侧腘窝,间断按压穴位,也是以局部发热、酸胀为宜。
第四个:一些好习惯
》》少喝酒
酒精,是湿气的加速器,想要很好的祛湿,一定要少喝酒,能不喝最好。
》》少吃生冷食物
生冷之物,要少吃,否则,易损害脾胃,影响其运化水湿之效,导致体内湿气加重。
》》不湿发入睡
如果是在晚上洗发,一定要注意吹干后,再入睡,以免加重体内湿气,损害健康。
》》适当运动
越不爱动,体内湿气就越容易堆积,即便天气不是那么温暖,也要注意,进行适当的运动,十分有必要。
》》多晒太阳
经常晒晒太阳,有助于调补身体阳气,阳气一足,对于体内湿气的排除,十分有益。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麻烦联系删除,谢谢!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麻烦联系删除,谢谢!
0 条评论